Earth Brands植物塑膠杯

Earth Brands IG圖片

不少人開party時為了貪方便,都會選擇使用即棄餐具,以減省清潔打掃的時間,外國更常見的就是一些大型活動過中,使用大量膠杯,活動過後場地遺留大遍垃圾。因此,美國初創公司Earth Brands推出以植物為原料製作而成的Earth Cups,不僅能夠回收成為再次製作杯子的原料,還能分解成為農業肥料,讓永續與商業結合成為盈利又環保的產業。

 

Earth Brands成立於2021年,由兩位畢業於麻省威廉斯學院的學生Misha Medvedev和Peter Frelinghuysen所創立。其中一名創辦人Peter指出,當初創業的契機,源自於某天發現校園的草坪上堆滿了數不清的紅色塑膠杯,估計每年有80億個杯被使用,忽發其想,希望環境永續成為一種全民潮流運動。於是二人在自家車庫經過幾個月的研究和做出大量失敗樣品後,終於打造出兼具環保意識和派對娛樂性的Earth Cups。

Earth Brands IG圖片

相較於紅色派對杯多由難以分解,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塑膠微粒的聚丙烯(PP)、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(PET)這兩種塑膠材質所組成,Earth Cups則由甘蔗、海藻與植物澱粉所組成的聚乳酸(PLA)製成。

 

PLA可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水等小分子,是種可再生的植物資源,分解後可用作農用肥料,在種植過程中植物會吸收其所產生的二氧化碳,或也可回收再製成二次塑膠。

 

不過,由於PLA需在在高溫、高濕度的工業堆肥環境下才能自然分解,若是隨意丟棄仍會像普通塑膠一樣造成環境負擔。要真正達到環境永續,只使用替代材質的杯子並無法解決問題,還需要有配合的處理機構,才能夠提高回收率。

 

因此Earth Brands不僅販售可堆肥的Earth Cups,還推動「閉環回收計畫」,為大型機構和活動場館提供更完善的環保解決方案。團隊與垃圾清運公司和50間堆肥廠合作,藉由提供客製化環保杯和回收服務,將使用過的杯子集中回收並運送到指定的堆肥設施,最後轉化為可再次利用的堆肥。

 

目前Earth Brands推出平均20個杯子7美元(約港幣56元),以植物為原料、可堆肥的Earth Cups,成為大學party的新寵兒,還吸引萬豪酒店、NBA球隊等客戶使用,更入選《福布斯》雜誌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名單,展現出環保產品的市場潛力。

 

來源:綜合外地媒體